復旦人心目中的 NDI
編者的話:

昨天,陳侃教授的美文一出,驚豔四座。我們收到的讚美之詞,難以盡錄,以下與各位分享幾段:
“太謝謝老師的分享了,滿眼看去都是專業的溫度和情懷,愛了愛了。期待與NDI的相遇!”
“陳教授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表達了對Monica及NDI的高度讚譽!”
“NDI與其說是治療技術,倒不如說是藝術。因為她具有簡潔、溫厚之美,正如Monica本人”。️這句話寫的好好,初讀就有種觸及內心深處的感受!
“謝謝老師您的分享!俺作為學生真的非常非常開心!非常非常感動!這麼好的NDI有機會走入頂級學府,讓更多更優秀的學生在親身體會過後真心地認同它,也認同他們自己!
“老師您就像一顆有黃綠色光芒的智慧樹,您的根基在地下無限延伸,世界各地的風吹過您的身旁,會把您的種子從眼前帶去遠方,直到種子深深紮根於不同膚色人腳下的土地!還會有勤勞的人們無論年齡去珍惜去用愛呵護!我突然覺得這個世界特別美好,我真的很開心!
“我想堅定地跟隨老師,作為年輕人承擔起年輕人的責任!像一隻蜜蜂,在世界各地傳播更多的花粉!”
今天,NDI在復旦的故事繼續,那些留下感動和收穫的分享,字字珠璣,是人世間最美的珍珠。我們繼續分享:
- NDI 講座感想 -
文 | 李婧雯

首先,非常榮幸能夠參加Dr. Monica Wong (黃曉紅博士)的NDI主題工作坊。
這是我首次接觸到NDI(Narrative Drawing Intervention)敘事繪畫治療的概念,也是我首次參加有實踐體驗的工作坊。Monica用理論、過往經歷結合敘事繪畫治療的實踐生動地展現了敘事繪畫治療這一治療方法的出發點、發展過程、流程與強調的重點。
並且,出乎我意料的是,從兩個多小時的工作坊的敘事繪畫治療實踐中,無論是從同學們的分享、還是從自己的經歷的角度出發,我切身體會到了什麼叫自我接納、帶出盼望、發揮內在力量。在此謝謝Monica和Monica的邀請人陳侃老師,讓我對敘事繪畫治療有了更多的認識和體驗。
初識Monica

在講座的開頭,Monica簡短地介紹了自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是個更關心做事和能帶來什麼影響的人,而不是在意光鮮亮麗的title和社會地位之類的事情。在介紹的流程裡,她略過了自己的title,帶有親和力地介紹了可以稱呼自己的昵稱,比如”老同學”。
後面提及她的個人經歷,讓我更加加深了對她這個特質的想法。
比如她解釋自己的聲音可能隨著時間會嘶啞的原因是,之前去較為偏遠的地方去傳播心理學的知識和敘事繪畫治療的時候,秉持著不浪費漫長的旅途才換來的機會以及希望能夠讓更多人能接觸到這些知識的想法,硬撐著當時不太舒適的聲帶持續進行輸出,導致落下了嗓音嘶啞的毛病。
又比如,她當年在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去災區為小孩子們做集體的藝術療愈。值得一提的是,她參與的心理服務專案持續了八年,因為她是真的希望藝術治療可以幫助到這些孩子,這些孩子可以從地震帶來的創傷中走出來。
Monica是個很感謝自己的老師的人,她花了一定的篇幅介紹自己的恩師們,講了他們對於Monica發展敘事繪畫治療法的支援和幫助。
敘事繪畫治療法初體驗

在實踐體驗之前,Monica 介紹說敘事繪畫治療法不僅適用于兒童,同樣也可以適用于成人。敘事繪畫治療將敘事治療融入藝術治療中,敘事和繪畫像是絕配,可以不觸及來訪者的背後的具體創傷的同時,很好地發揮來訪者的內在力量,發揮療愈作用。這很適合用來去幫助災區的孩子們。
敘事繪畫治療法有以下一些需要注意的點和能發揮的效果:
- 建立互信的治療關係
- 建立安全感
- 有效宣洩情緒
- 重新發現真我
- 增加自我接納
- 帶出盼望
- 發揮內在力量
- 挖掘外在資源
- 鞏固抗逆能力
Monica設置了若干互動環節來展現以上的點。
比如最開始的環節是,”我是大記者”,內容是互相採訪成為一組的人三個問題:你想被怎麼稱呼,你最喜歡吃什麼,你最恐懼什麼?然後在“我是大主播”的環節中與在場的人分享。
這三個問題中,前面兩個問題和互動的環節其實是可以起到建立關係和安全感的作用,你最恐懼什麼的問題其實是貫穿了實踐體驗環節的。
建立安全感和互信的治療關係是很重要的。關係很影響來訪者會向你展現什麼,你們會聊到什麼。基於信任,來訪者才可能會展現出更真實的故事的版本。

再之後的環節是,“畫出你心目中的怪獸”,即讓你恐懼的東西,通過把恐懼的東西畫出來,情緒得到一定的宣洩,同時對於自己到底恐懼的是什麼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思考,自然地,對於如何去對待恐懼之物也有了更多的把握。
然後Monica讓我們在怪獸上添加一些東西,或者進行一些改造,來讓怪獸看起來不那麼可怕。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了一種來自自己的力量感,和處理恐懼的方式的認識。
這是我自己的改造後的怪獸:

我的最大恐懼是一直受苦性質地活著,所以我畫的怪獸是(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怪獸)一個讓人在刑架上受苦的裝置。
我採取的讓它不那麼可怕的方式是把這一幕封裝在電視機裡,這讓我覺得這種受苦地活著的體驗和我有距離感,並且可以隨著不同視角和自己的不同選擇(電視機的換台)而得到更改。
有三位同學在課堂上分享了自己的怪獸和對怪獸的改造。從Monica和他們的對話中,我也學到了很多。比如Monica會很關注分享者的肢體語言,會關注他們的某個手勢代表了什麼。
這是因為在敘事繪畫治療之中,不止畫值得被關注,其實過程中有三種“畫”:畫本身、來訪者對於繪畫的敘事、肢體語言表現出來的“畫”。
這些都能展現來訪者的潛意識投射出的資訊。
圖畫——個人潛意識的投射

圖畫是個人潛意識的投射。
在不知不覺之間,每個人會把自己的內心世界透過畫筆呈現出來。筆觸、顏色、物件選擇……都是投射的表現。
在“我是大畫家”環節,Monica讓大家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樹,每個人畫出的樹都放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片樹林。
從樹的畫廊中,我感受到了,每個人心目中的樹都是如此的不一樣,每一棵樹都是特別的,有quality的。
之後每個人給不同的樹寫了自己感受到的quality。誠然,分享就是力量,我確實從一棵樹中感受到了一個人的看待世界的視角、情緒與感受。
最後再次感謝Monica的講座和陳侃老師的組織。讓我透過敘事繪畫治療的視角對於在象徵界進行療愈有了更多的理解。
(作者為復旦大學 2020 級經濟學院李婧雯)
- 大咖小咖有話兒 –
接下來的這些分享,代表更多大咖和小咖的心聲,希望你也可以從中受益哦!
01 藝術家朱雁光

我對此次工作坊的感受簡單來說有兩點:一 黃曉紅博士把她創建的NDI觀念與方法論,用輕鬆愉悅的方式,使得現場被自然而然地帶入一種特有的話語沉浸中,敘事邏輯生長著愛與關懷的思考;二 學生們在場的思考與生動的介入,驀然中看到社會關照與學術實踐可以如此遊戲化的呈現……讓人欣喜。
02 復旦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陳侃

感恩遇見Monica,三次交流,相見恨晚,惺惺相惜。也感謝Monica給我們帶來深度體驗的工作坊,在這個春天,在復旦的土壤上,種下了三寶的種子,留下了服務社會的情懷。期待再聚!
03 臨床心理學家黃曉紅

我對工作坊的感受是:復旦師生靈氣非凡,優秀可愛。現場氛圍非常熱烈,同學們的真誠分享和轉化,讓人驚喜。
04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22級博士生嚴樨

謝謝Monica帶來的精彩一課,也謝謝陳侃老師連結到了超棒的體驗式課程資源,很榮幸獲得了Monica的專著,閱讀之後對敘事繪畫治療有了更為系統的瞭解。作為社工,我第一次進入5.12地震災區服務,就是運用表達性藝術治療這個方法,以“畫說災難”的結構式繪畫方式,對兒童和青少年開展危機干預。15年後,很多畫面因為Monica的課程在腦海中重現,而敘事邏輯的加入,給予了干預新的視角,讓我收穫滿滿。再次感謝!

05 復旦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本科生孫昊楠i

非常感謝Monica為我們帶來的敘事繪畫治療方法的分享,在這次交流中也給予了我們許多親身體驗和實踐的機會,讓我們感受到了NDI將“內在力量”“外在資源”“抗逆能力”三者合一的無限魅力。祝願我們的“老同學”Monica工作順利,萬事勝意!
06 復旦大學應用心理專業研究生章瑩

Monica生動地為我們介紹了NDI的原則,其中“不傷害”的原則令人印象深刻,正是這個原則使得體驗NDI的災區人群慢慢重回原來的生活。並且,Monica結合現場實踐,向大家展示了畫、話、身體話的力量,引出許多驚喜的分享,在場的每位同學都深深領略了NDI的魅力。
07復旦大學管理學院2020級郭政言

感恩與Monica的相遇,當看見你的第一眼就感受到你由內而外的喜悅和富足的感覺。你讓我知道,原來一個人站在你面前就產生了抱持感和療愈性。
與你的相遇,在你的分享中,不僅僅瞭解到了NDI,更讓我明悟了我們學習的各種治療方式固然很重要,但自我的修行和成長,會給我們的治療工作注入靈魂,讓我們成為更優秀的心理諮詢師!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