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教授親自撰文:NDI在復旦
編者的話:

2023年4月28日,NDI與復旦的三年之約,終於在疫情過去,春暖花開的季節,如願以償。
敘事繪畫治療法有幸走進復旦大學,全因黃曉紅博士和陳侃教授的結緣。二位學者三次交流,用陳教授的話說:相見恨晚,惺惺相惜。


兩個有故事的人有緣相遇,並攜手漫步復旦大學的新老校區,為來自不同學院的師生授課。雙劍合璧,到底會發生什麼故事?且聽陳教授娓娓道來:
- NDI在復旦 -
文|陳侃副教授

和Monica認識是源於NDI專著《畫中有話:敘事繪畫臨床治療的應用》的出版,當時Monica很熱情地邀請我為她新書做序言,我當然十分榮幸的接受了,那是我第一次通過閱讀瞭解NDI。之後Monica又邀我攜學生共同參加了2019年在北京央美的藝術治療國際論壇,那是我第一次親身體驗NDI。


2020年,我曾邀Monica來訪復旦講座,但由於疫情的原因,這事情拖延了整整三年。我以為她那麼忙,肯定早忘了。沒想到今年開春,Monica就發來消息,說她還記得三年前的約定。我好感動!這個常常忘了照顧自己的大忙人,還記得這小小的約定。於是,我們愉快的確定了時間,確定了今年春天在復旦的重聚。這也是我對NDI的第三次接觸,也是最為親密的一次接觸。


雖然只接觸了三次,但次次遞進,每次都十分深刻。我來借這次機會來說自己的體驗:NDI與其說是治療技術,倒不如說是藝術。因為她具有簡潔、溫厚之美,正如Monica本人。
NDI的簡潔在於其三寶,即內在力量、外部資源、盼望。這精煉了從個體成長到創傷康復中都普遍需要的三大核心要素,也被稱之為普遍的彈性因素。NDI背後有敘事治療的理論根基,也有創傷治療的技術支援,但在實踐中,我竟然沒有看到任何大段冗長的理論解釋,藝術治療過程中的每一句話,都如Kramer所要求的藝術品:沒有多一筆的贅述,一切直指人心。Monica所示範的藝術療愈過程便是如此,NDI的所有操作,都直指療愈的關鍵點,可謂處處點穴。


繼續說說NDI的溫厚,在簡潔原則的指導之下,你可以看到NDI蘊含了深刻的大愛根基,療愈過程中,她先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把問題和主體區分開來,再把三寶重新賦權給來訪者。這其中看不到一絲詮釋的痕跡,也嘗不到一點權威的味道。Monica似乎只是用了一連串的啟發式提問,參與者畫著畫著,說著說著,自己感覺就領悟了。來訪者可能會說,我好像是自己好的,我是自己知道怎麼健康下去的!沒有大愛,做不到這種無為而治,這是其中的溫厚。
感恩遇見Monica,三次交流,相見恨晚,惺惺相惜。也感謝Monica給我們帶來深度體驗的工作坊,在這個春天,在復旦的土壤上,種下了三寶的種子,留下了服務社會的情懷。期待再聚!
(作者陳侃博士為復旦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國際分析心理學會註冊榮格分析師)


